欢迎访问南涧镇南街社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南涧镇南街社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

E-Commerc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Nanjieshequ Town

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文化>> 旅游动态

旅游动态

定边象战

更新时间:2019-11-22浏览次数:902来源:后台管理员

题记:1388329日,沐英授命率明军精骑3万驰援定边(今南涧),与拥有30万人马,100多头战象的刀斯郎展开激战,沐英用当时最先进的武器“火铳”击败了刀斯郎的部队,杀死敌军3万余人,俘获万余人,生擒大象37头,史称“定边战役”或“定边大战”。

定边象战.jpg

(南涧县城,当年的“定边象战”的古战场)


大兵压境

我一直不太明白大军庄为什么叫大军庄,不知道这里住过或是走过什么样的军队?也许,600多年前的明代,沐英率领的3万多明军曾经到过这里。这支明朝部队长途跋涉,带着安定边疆,驰援定边(今云南省南涧县)的重任,准备与盘踞在南涧河右()岸的15万麓川政府军决一死战。

2014年初春的一个周末,我第一次登上了大军庄后山。那天清晨,我骑着摩托车,一直将车骑到无法再骑行的山腰,再舍车而行,边走边看,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名为关圣殿的小庙。在大军庄后山这个小庙的位置,整个南涧岔坝区一览无余:南涧河、巍山河、弥渡河尽收眼底,三条大河在山脚交汇,流入礼社江。再看县城,最显眼的是将县城分为两岸的南涧河。右岸是当年刀斯郎守军的防线,沿南涧河而上,依次是小碱房、碱坝、菜园、右所、左所、营地、总府庄、窝节河、羊角箐、西山脚。左(西)岸是当年沐英部队镇守的阵地,沿南涧河左岸而上,依次是南涧街、河上村、大坝地、小军庄,这些现在已经连成一片的村庄,上面是向阳坡、公鸡山、螺盘山、月牙山(大旗子山)、马鞍山,再上去是一个叫芹菜塘或芹菜塘山的地方,芹菜塘离南涧县城已经很远,一般人都没有到过。

沿西南山脚流淌的巍山河,左岸是洒波村、大军庄、围屏山,右岸是杨免庄坝子,坝子后面是公鸡山、月牙山和茶房坡。

在大军庄后山俯视南涧县城,十分显眼的祥临公路将南涧县城分为两半,祥临公路从祥云开始,到达临沧。一开始,我想当然地认为,沐英的部队应该是从祥临公路的一线进入南涧的。即从昆明出发,经过弥渡,从现在的白岩河、大涝箐来到南涧县城。但是,经后来的查访,再仔细观察弥渡方向进入南涧县城附近弥渡河及两边险峻的高山,山上除了猴子、野兔等少数动物活动外,很少有人类行走的通道。现在的车辆必须在弥渡河两岸的大山之间峡谷中穿行数公里,才能到过大军庄后山脚下的洒波村附近,才能看到南涧县城的边缘。这大约也是南涧(难见)之所以称为南涧的原因之一。据说,古时候这里是没有道路的,因而我才明白,沐英的部队,应该不会是从现在的祥临路来到南涧的。

不是从弥渡河来,那自然是从大军庄后山下来了,我因此又对后山进行了仔细地观察。我离开小庙,续续向山上行进,先后看到了一大一小两个不知名的寺庙,作短暂观光停留后,我一直走到了山中一处较大的开阔地,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我看到的是一片乱石遍布的开阔、荒坟,其中一处荒坟估计是被盗挖的缘故,墓穴已经外露,穴内的棺木已经变成了数块朽木,零乱地暴露在烈日下。这里气候炎热,干旱少雨,树少,大树更少,只稀疏长着一些摇钱树、桉树、老瓦棵树和剑麻等植物。继续上山有人马行走的大路,路上不时有人和马通过,另有一条从弥渡方向到南涧的通道,横过山腰,这条横过山腰的路已经十分模糊,看来闲置已久。一横一竖两条道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十字路口。

当年明朝大军抵达大军庄后山,应该是经过这个十字路口吧?我不由得猜想。此时,已是傍晚时分。据说,沐英抵达南涧的时间也是三月天气,也是太阳即将落山的傍晚。与我的行走不同的是,他们已经作了15天的长途跋涉,而我,在这山上转悠了一天,估计总里程不到10千米。当夕阳逼近杨免庄后山,即将西沉的时候,我只能快速下山,骑上摩托,返回县城温暖的家。我想,那些奔波了一天的大军,在抵达大军庄后山的时候,当他们看到南涧河右岸的敌营或村庄,在夕阳中升起袅袅炊烟的时候,他们仍然不能停下来埋锅造饭,准备露营,因为,在这小小的山岗上,3万多人的部队是难以摆布的,他们只能稍事休息,待天黑后继续前进,在尽可能不被敌人发现的情况下,抵达预定的露营地——月牙山。

历史,常常没有确切的答案,尤其是定边这样的偏僻之地,更是很少有详细的史料记述。当我听到另一种说法:明军是从巍山方向进入南涧的,而这种说法同样没有史料证明,而沐英确实率领3万轻骑抵达定边的时候,我只能认为:就在大军庄后山,就在这条从弥渡进入南涧的山腰通道上,就在这个十字路口附近,著名的定边象战拉开了序幕。

定边象战1.jpg

(沐英部队进入的古道)

午夜布兵

入夜,沐英的明朝军队趁着黑夜掩护,悄悄离开大军庄后山,走过崎岖山路,进入杨免庄坝子。坝子中,二月的巍山河略带寒意,河水不多,他们很容易就过了巍山河,很快,部队就到了杨免庄后面的茶房坡。最先到达茶房坡的将士,敲开了几户山民的门,烧了几大锅开水,泡了几大壶绿茶,让这些仍然水米未进的将士们,就着茶水吃一些随身携带的干粮。

无论明军是从弥渡进入南涧,还是从巍山进入南涧,但明军在当年有数户人家的茶房坡休整的事,至今仍有流传。当年,3万多人的明军全部集结到茶房坡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明军主帅沐英向这里的居民了解情况,给他们讲解这次他们进驻定边的意图。居民对大军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示要积极配合明军,战胜进犯的麓川军。

当年的茶房坡,据说森林密布,茶树苍翠,鸟语花香,生态植被完好,山坡上种植有绿茶,有几户农舍散落于缓坡之上,这里四季牧歌,农人耕耘,牛羊时隐时现。现在的茶房坡,我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沟壑遍布,树木难生,唯有一些寥落的荒草随风摇曳,当年在茶房坡居住的农人,早已迁居别处。

深夜的茶房坡,沐英根据侦察人员和当地居民的报告,边喝茶边作了简单的部署:要求先锋营到月牙山驻扎,并在显眼处插上明军的大旗,让敌军知道明军已经到达定边,并要求将指挥部设在螺盘山,其他部队在马鞍山等处驻扎,总营寨即“沐寨”建在马鞍山后山,要求形成从杨免庄后山到小军庄后山的带状布防,形成与麓川军对垒的阵势。

明军进驻沐寨后,与茶房坡的几户居民很快成了朋友,沐英也时常抽空到茶房坡喝茶,问候茶房坡居民的饮食起居,了解这里的风土民情,明军从这些居民口中得到了不少非常有用的情报。茶房坡俨然成了明军的后方依托,他们通过茶房坡的居民,联系到更多的遭受麓川军欺辱的当地居民,让他们为政府军效力。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定边就归入中国的版图,且长期处于中国的最边地,如今南涧县的县界,大体上也就是当时中国的边界,即现在的怒江、澜沧江和南涧与景东分界线一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定边作为边境地区,一直战乱不断,今天仍然有一些地名与战争有关,如总府庄、大军庄、小军庄、营地、营盘、铳楼等,直到明代定边象战以后,包括定边在内的中国西南边疆才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明军的到来,没有使茶房坡的居民感到不适,毕竟,茶房坡也属于大明的土地,坡上的居民也是明朝的子民,来这里的是明朝的政府军,是自己的部队,是不同于土匪乱兵的正规部队,茶房坡及定边地区的居民都愿意与明军合作。

定边象战2.jpg

(老公鸡山,又称大旗子山,沐英的前沿指挥部所在地)

沐寨休整

沐寨,一般认为位于马鞍山后山,也有人认为是原马鞍山自然村东部的缓坡或是马鞍山后面的芹菜塘。从当时明军的人数及山势看,从月牙山到芹菜塘的广大地区,都可能有明军把守,因此,明军安营扎寨的地方,估计不止一两个点,而是或多或少地遍布于定边县府的整个后山。

明军到达马鞍山后,就开始搭建营寨,演兵布阵,将3万多人的兵马分布于茶房坡到小军庄后山一带的大小山头及重要路口,将整个定边后山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由于长途行军,将士们疲惫不堪,明军用了好长时间搭建营寨、休整、补充体力、开展战术训练和准备武器装备,只等主帅一声令下,就会杀下山去,赶走麓川军,收复失地,使定边地区恢复往日的和平。

沐寨的主人沐英(1344年-1392年),是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定边象战中的明军统帅。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朱元璋养子。从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起,12岁的沐英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18岁的沐英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1376年(明洪武九年),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沐英在定边县指挥明军,击败刀斯郎象军。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农历六月,沐英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

沐英率领的明朝军队,是开创了明朝江山,曾经转战南北,久经沙场,训练有素的国家军队。这支军队装备有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先进武器——火铳。就因为火铳在定边象战中大量使用,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明朝廷于五年后的1393年,出台了用这种兵器来提高国家作战能力的规定,要求每百户所中,配备火铳手10名、刀牌手20名、弓箭手30名、枪手40名,其中火铳手占十分一。参与定边象战的沐英部队,是明朝军队中最注重武器改良的部队,早在明朝夺取政权之前的西北和中原战场上,由沐英统率的部队就开始零星使用火铳这种兵器,1382年(洪武十五年),沐英率部进入云南驻守时,则在驻军中装备了大量的火铳等精良武器。此次定边象战,沐英更是将火铳作为克敌致胜的重要装备加以运用。

当先锋部队在月牙山大造声势的时候,明军主帅沐英是最繁忙的人,沐英明白,自己的军队虽然有3万之众,但与号称30万的麓川军较量,是千万不能马虎的,必须让部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他需要在全面掌握敌军的情况后才能作出是否出战的决定。沐英多次到茶房坡至小军庄一线的山上转悠,熟悉定边坝子的地形地貌,尽管在沐寨的多个地点都能看到定边河对面麓川军的活动情况,但沐英几乎每天都要到比较靠前的月牙山观察敌情。自进驻沐寨以来,沐英不断接见当地居民,向他们了解情况,有时,士兵还会时不时抓来一两个俘虏,由沐英亲自审问,由此,沐英掌握了更详尽的敌情。

定边象战3.jpg

(南涧县城及月牙山,古“定边八景”中的“沐寨朝阳”和“景阳苍松”就位于月牙内上)

月山烽烟

月牙山属南涧县城后山,因山头的缺口形似月牙而得名。据说,在600多年前的明朝,在没有战争的时代,月牙山绿树成荫,芳草依依,山溪流淌,没有裸露的山梁,没有残破的山岭,当年明月笼罩下的月牙山比现在要美,月是一轮明月,山是饱满圆润的山,那里的自然景观,曾被定边县引以为自豪,古定边八景中的沐寨朝阳、北山偃月就在月牙山上。

明军驻月牙山后,便开始大张旗鼓地修筑工事,搭建营寨,他们要让定边河右岸的麓川军看看,政府军已经严阵以待,只等一场令下,就会杀下月牙山,收回明朝的疆土。

1388年那个春天的早晨,当居住在定边盆坝区的人们看到月牙山上明军的大旗后,开始明白,这里就要展开一场大战了。这座插着明军大旗的月牙山,给当时的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600多年后的现在,一些南涧人还把月牙山中“老公鸡山”附近的山别称为大旗子山。月牙山下的居民拖家带口,纷纷逃离世代居住的家园,他们有的逃到南涧河右岸,有的撤到杨免庄坝子,甚至更远的地方。

可是,10多天过去了,明军依然没有进攻的迹象,没有一点开战的意思,他们除了整天在月牙山上的大旗下呐喊示威外,几乎没有什么动静。这使对岸的麓川军有点泄气,早知道明军如此胆小不敢出战,他们也不用时时戒备,如临大敌。于是,随着明军驻扎时间的增加,麓川军将士的戒备也便越来越松懈了下来。作为率领30万军队的主帅刀斯郎,则是忧心忡忡,他甚至不知道,明军到底来了多少人,也不太清楚他们这几天究竟在做什么,他只知道,自己统治定边数年,但手下的士兵,仍然没有适应定边燥热干旱的气候,尤其是近期进驻定边的部队,更不愿意长期驻守定边,他早就想与明军决一死战,然后再决定进退,于是,他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到月牙山下挑战、骚扰,然而,明军始终不理不睬。

象山战斗

80多岁的黄宜老人讲,原建于南涧河左岸边的锁水阁处,曾经是一座裸露于平坝中的小山,这座山与洒波村相连,民国时还能看到这座小山的遗迹。后来,由于气候变化,水冲沙压,小山逐渐消失,最后连锁水阁也被大水冲坏,锁水阁冲坏后,碱坝居民将一些木料和石料搬迁到碱坝山,重先建起了现在还能看到的锁水阁。原锁水阁的位置,即再现现在阳光大酒店靠西的地方,便是那座小山的位置。当年明军最初与麓川交锋的地方就在这座小山上,因为交锋时麓川军就使用了大象助阵,这座小山便被后人称为象山。

一天清晨,麓川军仍然像往日一样,派出数支部队到月牙山下讨战。沐英一改往日坚壁不出的做法,派出了300多名骑兵应战。骑兵从高到低,快速从螺盘山指挥部附近的公鸡山冲下山,杀退讨战的敌军,占领了象山。麓川军看到象山失守,并迅速调集人马增援,不多时,麓川军的人马增加到1万多人,他们驱赶着30多头大象,酋长站在大象身上,居高临下,指挥士兵与明军厮杀。明军由云南前卫指挥张因率领50多名骑兵在前冲锋,其余骑兵随后砍杀。这支明军骑兵,在数倍于己的敌军中,左冲右突,以一当十,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在敌军中穿插迂回,忽而退到象山上,忽而从象山上杀向敌军,他们的轻便灵活,让麓川军疲于应付,但毕竟麓川军人数众多,且有大象助阵,明军渐渐感到体力不支,指挥张因只好命令将士用弓弩射杀敌军,立时,明军注矢连发,箭矢专向麓川军中的酋长和头领射去。在乱箭中,酋长乘坐的大象,左膝及前胸胁部被射中倒地,酋长亦中箭受伤,被手下士兵救走,麓川军见酋长受伤离去,也无心恋战,纷纷退去,明军骑兵乘势呼喊着追杀过去,斩首数百级,捉获大象一只后,撤出象山,胜利返回后山营地。

象山战斗,大大提振了明军的士气,这次胜利,消除了士兵对大象的恐惧,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象山战斗对刀斯郎的打击却不小,他们一直威力无比的象军,去了1万多人,居然对付不了区区300名骑兵,刀斯郎当即决定,要调集所有人马,与明军决一死战。

定边象战4.jpg

(土林无量塔景区,当年刀斯郎指挥部的大概位置)



右岸战云

定边河右岸,是沐英的对手刀斯郎指挥的军队,属思伦发为首的麓川政府军,刀斯郎是麓川军在定边象战中的总指挥。麓川(公元1311-1448年)是历史上傣族建立的位于云南西部的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从13世纪麓川崛起到15世纪明朝派兵三征麓川的两百年间,麓川军时常到定边县骚扰。刀斯郎的军队从元末就盘踞在定边,所统帅的30万大军,主要驻守在定边河右岸的小碱房到拥翠山(现在的西山脚村后山)一带,有的军人及后勤补给人员,则以居民的身份,居住在离南涧河右岸更远的山上。刀斯郎大军的总部大约设在总府庄村附近。这些大军在刀斯郎的指挥下,为抵御明军征讨,在定边盆坝区日夜操练,饲喂他们的神秘“装备”——大象。

这些大象,平时由象奴饲喂及驯养,极通人性,一般用来驮运货物或供人骑乘代步,但在古代战争中,常常被人类用作战争的工具,被称为陆地坦克。刀斯郎的部队中,就使用了这样的战争工具,作战时,他们将铠甲披在大象的身上,大象的背上则绑负着战楼,战楼似栅栏,似城墙,战楼旁大象的两边腰胁部,分别悬挂着两个竹筒,里面插着格斗利器——短槊等兵器,乘坐大象的有酋长、把事、昭刚等首领,可以随时抽出短槊从上往下刺杀敌军。刀斯郎以为,自己凭借战象的威力、茂密森林的掩护、擅长丛林作战的士卒、近距离的后勤补给和利于取胜的守势,以及人数占绝对优势的诸多有利条件,肯定不难守住定边这个弹丸之地。

与沐英的军队相比,刀斯郎统率的军队,在人员素质、武器装备等方面,都要逊色得多。这支军队,“无军民之分,聚则为军,散则为民。”虽然人数众多,但有战斗力的士兵却很少,大多由农作物种植、饲养大象的“象奴”或狩猎为生的人组成,遇有战争,才会从这些人中选出一些被称为“锡剌”的壮士参加战斗,因而,号称30万的象军,十个人中,也仅能选出一两个壮士,真正能上阵厮杀的也就是三五万人,其余人员仅作为后勤补给的人员使用。这些士卒,都是从西南地区临时征召而来的老百姓,他们各有来路,想法不一,都在为各自的利益而战,他们各有想法,难以统一指挥,能战斗的士卒大多勇猛有余,计谋不足,在这些骄横无谋的士卒看来,只要有大象参与战斗,就可以所向无敌,战无不胜。事实上,在以往的战斗中,他们都能凭借大象的威力,取得了不少胜利,每当获胜,他们就大摆宴席,饮酒作乐,相互争功,偶遇失利,他们便会各自逃命。

刀斯郎因为长期困守定边,早想与明军决战,又因前一天象山战斗的失利,心中早已窝了一肚子火,他在象山战斗结束后,就开始调兵遣将,要为象山战斗死伤的将士报仇,要让明军尝尝自己的厉害。当看到明军已经在河对岸严阵以待,他暗暗得意,本以为明军依然不敢出战,只会派小股骑兵应战,本以为必须直捣月牙山,杀向沐寨才能取得胜利。现在一切都变得简单了,他只要一鼓作气,利用大象的优势猛冲一阵就可以获得胜利。

定边大战

象山战斗的第二天清晨,即1388329日一大早,沐英乘着前一天象山战斗的胜利,将士们士气高涨的时机,主动出击,几乎动用了所有来到定边的近3万人马,在月牙山下的定边河左岸摆开了阵势,准备与刀斯郎决一死战。

沐英将大军分为前左右三队,都督冯诚率领前队,都督同知宁正率领左队,汤昭率领右队。各队的前面,都是持有火铳的士兵,这些士兵按照“三段击”战法的要求,排列成三行,只要麓川军靠近,即可有条不紊地射击。战斗开始前,沐英依然不敢轻敌,他召集将领,作了简要的战前动员:“定边已经被刀斯郎占居了很长时间,现在,消灭他们的时候到了,如果不能消灭他们,定边一旦失守,他们就会乘势攻占云南,危及我们建立不久的大明王朝。刀斯郎依靠的是大象,从昨天的胜利来看,他们的大象并不可怕,我们只动用了一些骑兵,就把他们杀得丢盔弃甲,今天要让他们尝尝我们先进武器厉害,只要我们的火铳一上场,他们就会不战自乱,到处逃窜,我们要乘胜追击,彻底击溃刀斯郎的部队”。

战斗开始,麓川军依仗人多势众,驱赶着100多头大象,冲过定边河,向明军杀来,当刀斯郎率军刚冲到明军的火铳射程之内,明军的火铳齐发,火铳喷出一股股火光,火光伴着噼噼啪啪巨响,将铁沙和弹丸射向乘坐大象的敌军,敌军前赴后继,不断向明军冲击,明军按照三段击战法,首先由第一行发射火铳,当第一行射击完毕,则转身退到第三行之后,重新装填弹药及弹丸,做好再次射击的准备;同时,第二行立即前进到原先第一行的射击位置上,继续射击。火铳手一而再,再而三地不间断射击,使麓川军死伤无数,却无法靠近明军阵地。

战斗已经到了正午,麓川军依然在刀斯郎督促下,不断地向明军冲杀,大战到了相持阶段,胜负依然难分难解。此时,沐英看到对面的敌军依然漫山遍野,人数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再打下去,自己的弹药就会耗尽,士气也会逐渐低落,便在战斗的间隙下达了决战命令:“我们现在孤军深入敌人占领的定边,战斗正处于相持阶段,如果获得胜利,我们就能凯旋而归;如果不能战胜敌人,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我们曾经得到过太祖皇帝的厚爱,今天正是报答的时候。我命令:所有将士要振作精神,英勇战斗,如能杀敌立功,我将加倍奖赏;若有退却,我将定斩不饶”!听到沐英情理交融的命令后,将士们立即精神大振,个个奋勇争先。当刀斯郎即将出战,群象即将向前冲锋的时候,明军突然改变了原来只在原地射击,以逸待劳,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术,快速冲到了麓川军的阵前,一齐用火铳、弓弩、石块等射向敌群,弹压住敌人的远程武器,给麓川军造成大量伤亡。明军的冲锋,人喊马嘶和着火铳的震响,在整个定边盆坝区响成一片。经过精心调教,极通人性的大象,当看到非同一般的火光和响动后,也暴露出一般动物的本性,不敢向前一步,骑乘并训练大象的人,对大象失去了控制,大象带着战楼上的人四散奔逃。整个麓川军听到和看到了这种从未经历过的阵势,加之大象受到惊吓和多次冲锋失利,士气渐渐低落,军队不战自乱,溃不成军,军士大多没有了向前冲的勇气。主帅刀斯郎和各大小首领都像是被解除了指挥权,再也调不动一兵一卒。待火铳、弓弩、石块发射完毕后,明军指挥张因、千户张荣祖率领大批骑兵,乘胜杀向敌群,随后是所有明军步兵冲过定边河,向麓川军掩杀过去,直捣刀斯郎的营寨,攻破营寨之后,一些明军遂放起熊熊大火,敌寨在烟火烈焰中燃烧,将傍晚的定边坝子映得通红。麓川军在逃跑中,被火铳射杀、刀枪砍戳、被大象和战马踩踏,死伤不可计数。但是,一些身强力壮的“昔剌”,凭借自己熟悉地形,为求活命,仍然纠集小股部队拼死抵抗,站在高处观战的沐英,看到自己的左队,在混战中有退却的迹象,便传令身边的亲兵前往督战,亲兵随即飞马冲到退却士兵面前,手起刀落,几名退却的军士立即成了刀下之鬼,左队将领只好再次召集将士,拼死冲向敌阵,一些退却的军士也纷纷紧随其后,冲向敌军作最后的搏斗。在整整一天的战斗中,沐英士兵以一当百,取得了定边大战的胜利。此次大战,麓川军被杀3万余人,被俘万余人,战象死伤过半,

主办单位:南涧县商务局 | 承办单位:南涧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运营单位:无量山淸控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办公地址:南涧镇南街社区电子商务服务站

咨询电话:15087277266 | 电子邮箱: | 技术支持:大理乡土公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滇ICP备05001542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29号